黑臭水體是指呈現令人不悅的顏色(黑)、散發令人不適氣味(臭)的水環境,它的潛在成因類指標是COD、氨氮、總磷,直接感官指標是色度、惡臭強度,直接表征指標是透明度、ORP(溶解氧)。
2015年4月16日出臺的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(簡稱“水十條”)明確提出:到2020年,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%以內;到2030年城市黑臭水體得到消除。水污染防治正在成為生態環境保護的迫切需求,而黑臭水體被視為水污染防治重點對象,成為政府和公眾普遍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。
黑臭水體的形成源于有機污染物含量過高,形成缺氧和厭氧環境,加速有機物腐敗和分解,產生惡臭物質。所以,黑臭水體治理要精準判定其污染性質,通過截斷污染源,清除和固化內源污染物等方式進行綜合整治,有效打擊。 同時,內外源污染物控制只也是黑臭水體治理的方式,徹底根除污染仍要從恢復水體自凈能力,水環境生態功能方向著手。
工藝流程
優勢與特色:
1、分離徹底:
垃圾、沙石、淤泥精細分離,垃圾和沙石經過高壓清洗。
垃圾分揀粒度2mm,沙石分揀精細度0.25mm。
2、運行成本低:
能耗低:100m3/h處理設備實際運行功率20~30kw左右。
藥劑量低:投加藥量約為淤泥絕干量的1‰,脫水淤泥為中性。
3、效率高:
占地少:100m3/h水下方的機械脫水系統,占地僅200m2。
脫水周期短:從淤泥泵送進入系統到出泥餅,大約需要5~10分鐘。
4、環境友好:
除臭:運行過程和脫水淤泥均沒有臭味。
噪音低:可在城市夜間施工,設備運行噪音小于50分貝。
5、資源化利用:
沙石清洗得干凈,可直接用于建筑施工。
脫水淤泥中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被穩定住,不易釋放。
現場施工: